
2025/06/11 / 蓋宇仁 / 台中
「八方藝術生活節」第二檔展覽《寂光曜綻》於今(2025年6月11日)在國立臺灣美術館二樓多媒體講堂外廊隆重登場,由前總統府資政廖了以主持開幕。此次展覽邀請天目釉陶藝大師邵椋揚與新銳陶藝家林志賢聯袂展出,展出五十餘件作品,兩位藝術家並親自導覽,展現出深厚技藝與當代表現交融的多元風貌。►前總統府資政廖了以
邵椋揚老師潛心陶藝創作逾四十年,其作品風格內斂沉靜、詩意雋永,體現時間、技藝與感知的精妙交織。本次展覽的焦點作品〈木葉天目茶碗〉即為其藝術理念與技術實驗的結晶。他以真實落葉嵌入天目釉中,經高溫燒製,葉脈自然浮現於釉面,如潑墨般靈動,彷彿將秋日林間的詩意定格於陶器之中。器身並結合剪紙貼花技法描繪山水意境,低語般訴說著東方哲思中對自然與心靈的深刻凝視。►邵椋楊-木葉天目茶碗
邵老師談及創作歷程時表示:「一路走來,要做出真正創新的東西其實很難。」他以四十餘年的陶藝歷程自況,雖不敢與宋代天目三百年的傳統比肩,卻始終堅持在嘗試與突破中前行。他坦言創作期望常僅三成實現,但也正是這份不確定性,使天目釉創作中屢有意外驚喜。他並觀察到,天目碗或因含稀土元素,在高溫窯燒後產生微弱磁性,茶酒品飲時更顯甘醇,雖尚無科學證實,卻是多年經驗與細緻感知的累積成果。►左起賴慕芬.邵椋楊.林志賢.王譯聖
新銳陶藝家林志賢則以〈青岫〉、〈紫宸〉、〈翠青〉、〈鈞花〉四大系列作品,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釉彩語彙。其中〈青岫〉最為清逸,以青藍釉色營造如晨霧山景般的寧靜氛圍,紋理宛若水墨暈染,器型簡潔,傳遞自然觀照與生活哲思。他強調:「釉藥是陶藝的靈魂,是火與土之間詩意的化學反應。」透過結晶釉與礦物變化技術的運用,林志賢讓傳統釉色在當代表達中綻放出嶄新光芒,映照其內斂而堅定的創作姿態。►林志賢-青岫
他的創作動力來自對傳統的質疑與超越,認為陶藝雖有穩固的技術結構,真正的創新則來自於熟悉中的變化與思維的突破。五年來多半獨自在工作室創作,在孤獨與靜默中與自己對話,任由靈感於沉澱中悄然滋長。►展覽會開幕合照
策展人、華巍藝術新聞總監賴慕芬指出,邵椋揚四十年來專注天目釉創作,作品沉穩含蓄,蘊含詩禪之境;林志賢則以新世代語境開創出獨特風格,實驗性與當代感並具。兩人如古樹與新芽,各自成境、互為映照,共同鋪展出台灣陶藝從技藝傳承走向哲學探問的深層脈絡。
圓滿自在負責人王譯聖表示:「我們的角色正是藝術家與鑑賞者之間的橋樑,如何取得平衡,是我們的責任。當藝術品融入生活,生活藝術化、藝術生活化,才能讓藝術真正走入人心,延續更久、更遠的生命力。」
展覽名稱:八方藝術生活節 第二檔特展:邵椋揚與林志賢《寂光曜綻》雙人陶藝展
展覽時間: 2025年6月11日(三)至6月22日(日)
展覽地點: 國立臺灣美術館 2F 多媒體講堂外廊